“这是国足?!怎么突然变强了?”新华社记者:出色发挥,绝非偶然!
来源:中国记协
作者:肖世尧
2月15日,在深圳举行的亚足联U20亚洲杯上中国队两连胜,提前小组出线晋级八强。新华社足球专项记者肖世尧前往现场记录这场球赛
让记者不适应的“强队”,背后有怎样的故事?
揭幕战2:1击败卡塔尔队,第二轮5:2大胜吉尔吉斯斯坦队,提前小组出线晋级亚洲杯八强。很多人懵了:这是国足?
没错,确实是国足。当然,这里的国足指的是U20国足,也就是中国20岁以下男足国家队。近日,在深圳举行的亚足联U20亚洲杯上,这些不到20岁的小伙子们的表现让中国球迷眼前一亮。
(一)
7次进球,既有团队配合将球“传进球门”,也有前场积极反抢创造机会,还有边路突破后的强力头球。比进球更可贵的是,两场胜利,中国队在控球率和射门数上都压倒对手。球员们在场上展现出了自信和出色的技战术能力,从门将到前锋,都敢于拿球,毫不怯场。
网友们纷纷表示:“这就是强队球迷的感觉吗?我有点不太适应!”“中国队比赛还用看?醒来又是一场胜利!”“穿白色球衣的确定是中国队,不是德国队?”“垂死病中惊坐起,强队竟是我自己。”……
感到不适应的不仅是球迷,还有现场的记者们。
作为新华社足球专项记者,多年来我一直跟踪采访中国足球。由于中国队胜少输多,输球后队员往往不愿意接受采访,等到小组赛第三场,往往又要计算各种复杂的出线形势,把中国足球记者都逼成了“数学家”。中国队被淘汰后,我们还总要面对同事的调侃:“你的中国足球反思稿又准备好了吗?”
但这一次U20亚洲杯,一切都变了样。赛前赛后采访一片喜气洋洋,教练球员都侃侃而谈,稿子有用不完的引语,既不用做算术题,也不用写反思稿。坦诚地说,我多少有些不太习惯……领导同事开玩笑:“你也需要找找报道强队的感觉。”
展开全文
普通球迷关注青少年足球相对较少,这几天不少朋友问我:“这支中国队怎么突然变强了?”实际上,改变并非突然发生,U20国足的出色发挥绝非偶然。
这支中国队以2005年和2006年出生的球员为主,青少年球员进入职业青训通常在10到12岁之间。这些球员正是2015年《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颁布后,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和青训收获的第一批成果。这几年,不断有青训教练和我说,从2005年龄段开始可选择的足球苗子显著增多。
近年来,中国足协推行“U21联赛”“中超B队踢中乙”等政策,给年轻球员更早崭露头角的机会,队内大部分球员已进入职业联赛锻炼。此外,从2024年初组队开始,U20国足先后参加了近20场国际热身赛,与韩国、伊朗、澳大利亚等亚洲区强队交手,较为适应高强度的比赛节奏。
更宽广的选材面,更多、更高水平的比赛锻炼机会以及主教练久尔杰维奇打造的“短传渗透、高位逼抢、边中结合”现代化技战术体系,共同造就了亚洲杯上U20国足的亮眼表现。
(二)
基于上述原因,在此次亚洲杯开始前,我预感这支中国队可能会出成绩。1月初,我专程到深圳采访队伍集训,专访主教练久尔杰维奇,为后续报道积累素材;在2月11日播发的前瞻稿件中,我明确写道:“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不少人都看好U20国足在本届亚洲杯的表现,认为这是近年来冲击世青赛的最好机会。”
2月12日中国队揭幕战前,我就给编辑部报了题目,计划在球队两连胜提前出线后发稿,甚至安排好了18号在北京的工作,因为预计届时中国队已经提前出线,可以优先处理其他事情。
做完一系列安排后,我又有些纠结。开赛前一天,我和队伍一名工作人员聊天,他说自己开始紧张:“我们做了这么多努力,这次机会这么好,真担心这些孩子们抓不住机会。能否抓住这次机会,他们的职业生涯可能会有完全不同的境遇。”
我们的心态有些相似。一方面,我们都坚信自己的职业判断,但另一方面,中国足球往往都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经历过太多失望后,人总会变得容易怀疑自己。
好在中国队的小伙子们很快就给所有人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长期主力阵容不完整,赛前也有多人生病,但他们顶住了压力,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三)
当然,中国足球还没到可以庆祝的时候。打进八强只是第一步,U20国足还有更远大的目标——进入亚洲杯前四,重返阔别20年之久的世青赛。
对他们来说,参加世青赛将有机会在世界舞台上展示自己。过往世界足坛,很多球星都是在世青赛上完成蜕变。对于在低谷期徘徊的中国足球来说,晋级世青赛所带来的希望,将是整个行业的一针强心剂。
更为关键的是,这对于近十年的足球改革极具意义。关于足球改革的利弊,外界有太多的争论。这批球员的成功能让更多人明白, 扎根青训、久久为功,才是中国足球的真正出路所在。最对的路也许是最难的路,最远的路抑或是最近的路。中国足球,只要路对就不怕路远。
2月22日,U20国足就将迎来关键的四分之一决赛。距离世青赛一步之遥,中国队将士们要继续保持冷静、专注,踏踏实实做好备战。只要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应有的技战术水平,相信结果自然水到渠成。正如球队大巴上打出的标语——“兄弟们,干就完了!”
监制:卢刚 | 责编:刘晶瑶 | 校对:张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