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岁老人喝中药抗癌汤肿瘤消失?论文疑点要先解释清楚
文| 唐凯兰
74岁的林大伯患有右肺腺癌,还伴有淋巴结和肾上腺多发转移,肿瘤已经发展至Ⅳ期。厦门市中医院治疗团队根据林大伯的身体情况,为他制定了一款“宜肺扶正抗癌汤”。经治疗,林大伯咳嗽、气喘、咯血等症状基本消失,半年后CT复查发现右肺原发灶肿瘤完全消失。近日,这个纯中药治癌案例成功入选国家成果库。
这是新闻媒体刊发的报道内容。不意外地,这一颠覆性的治疗结果迅速引起了科普博主及专业医生的关注。厦门中医院治疗团队撰写并收入中医药临床案例成果库的论文,成为重要的分析依据,而论文的诸多问题也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论文对被诊断为晚期肺癌的林大伯病史,有过简单描述。他于2024年3月初确诊,5月底才去厦门中医院肿瘤科首诊。一个明确诊断为肺癌中晚期的病人,中断了两三个月才正式就医,随后只进行中药治疗,就让肿瘤消失。他的治疗过程究竟怎样,让人很好奇。
可仔细阅读论文后,好奇心没有得到满足,反而是一连串的低级错误让人大跌眼镜。比如,科普博主@庄时利和 指出该论文的三张配图,存在编辑错误和不规范。“图1说明写的是患者病理报告,然而实际配图是肿瘤标记物;图2说明写的是CT变化情况,但放的也不是CT影像,而是图3说明的肿瘤标记物。”论文作者及其编辑的马虎草率让人不安。
也许有人说,论文写得好不好不重要,关键是“宜肺扶正抗癌汤”治好了林大伯的肺癌,不看论文看疗效,治愈就是真理。说这种话,带着对癌症治愈的迫切希望,心态完全可以理解。只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如果论文反映的治疗“实践”存在疑点,它的撰稿人团队就有面向社会答疑的义务。只有准确规范的表达,才能让案例价值,被更多人看到和理解。
核心疑点是,论文标题中“完全缓解”的论断,被它的表述内容证明并不成立。“完全缓解”是一个医学标准术语,指的是所有病变全部消失。可论文提供的林大伯2024年CT图片,显示左肺上叶还有病灶,且肾上的转移瘤也没有消失。此外,关于客观疗效的指标,论文只列举了单一的肿瘤标记物,其他重要指标没放上去。
这篇论文起了一个鼓舞人心的标题,可论文正文没有充分地证明它。
论文开篇就有“肺癌癌”这样的字词错误,另外还有文献引用与内容对不上、配图紊乱、作者无法自圆其说……如果无视这些错误,只说质疑是“挑刺”“西医嫉妒中医”,那这种辩护不仅不恰当,还可能是危险的。一篇论文既然被“国家级”临床案例库收入,在别人眼里,它就有了权威色彩。若其疑点不被彻底审查,有癌症病人信了,停止规范治疗,不知会产生何种后果。
就论文存在的种种错误、自相矛盾,合理推测林大伯这个案例的真实诊疗情况,已经是相当委婉的否定表态了。论文作者但凡有一点职业自尊,面对这些质疑,都不该沉默不语。而收录本论文的中医药临床案例库及中华中医药协会,更有责任做出回应与交代,无关立场和观念纷争,搞清楚事实是起码的要求。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