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Connor bitop交易所 2025-08-12 1 0

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以来,我国北方尤其是华北及东北地区降水天气明显增多。强降雨过后、土壤含水量接近饱和,野生菌进入生长旺盛期,同时也是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高发期。在此提醒大家牢记“三不”:不采摘、不购买、不食用野生菌,谨防毒蘑菇中毒!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近日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文

提示野生菌类加工和食用风险

以下是华北地区部分

常见的毒蘑菇

快收藏“避雷”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肉褐鳞环柄菇

展开全文

肉褐鳞环柄菇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呈近同心环状排列,形态特点有三:菌柄与菌盖同色;菌柄下部有同色鳞片;菌柄中空。外观特征总结为:“小个子,头长草,腿长毛”。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生长环境

常生于针叶林下,也可生长于杨树、枣树及其他阔叶树下。

中毒危害

鹅膏毒素导致急性肝损害。中毒后可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大于6小时)、胃肠炎期、假愈期和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衰竭、多脏器衰竭甚至死亡!

肉褐鳞环柄菇外形虽其貌不扬,实际却是一个毒“蘑”王。因其外观与松蘑、榛蘑等可食用蘑菇相似,非专业人员难以辨别,容易误采误食导致中毒。请大家切勿以身试毒,远离小个子大“蘑”王!

黄盖鹅膏

黄盖鹅膏菌盖表面黄褐色、污橙黄色至芥黄色,菌柄上位有膜状菌环,基部有球状菌托。外观特征可总结为“头戴金盔,身披金甲,腰系白裙,足蹬战靴”。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生长环境

常生于以壳斗科等阔叶树为主的林地上。

中毒危害

鹅膏毒素引起急性肝损害。中毒后分为四个阶段:潜伏期(大于6小时)、胃肠炎期、假愈期和脏器损害期。中毒严重者可以引起急性肝损害、多器官衰竭和死亡!

作为我国剧毒鹅膏中唯一一个黄色的物种,黄盖鹅膏显得“金光闪闪”,但是光鲜的背后却暗藏杀机!建议大家珍爱生命,远离黄盖鹅膏!

卷边桩菇

卷边桩菇菌体的最大特点是靠近菌柄部分的棕黄色菌褶相互连接成网状,因此也叫“网褶菌”。个体中型至大型,棕黄色菌盖,初为半球形,后慢慢平展,中部下凹呈漏斗状。菌褶用手按压可变暗褐色,切开菌肉厚实,同时受伤的菌肉也会变褐色。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中毒危害

毒素成分目前尚不清楚。误食后一般30分钟至3小时内会出现胃肠道症状,随即出现溶血。推测是毒蘑菇中的某种抗原触发自身免疫系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攻击人体红细胞导致溶血。溶血的发展导致患者少尿甚至无尿,尿液中出现血红蛋白,并引起贫血、急性肾衰竭、休克、急性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并发症。

卷边桩菇作为“条件可食用菌”隐藏很深,也许很多次吃都没事,突然有一次吃就中毒了,而这次中毒可能是致命的。

欧氏鹅膏

欧氏鹅膏为白色至米白色,菌盖上表面光滑或有1~3片白色膜质鳞片,近顶部有白色菌环,基部有腹鼓状至白萝卜状白色菌托,与白色剧毒鹅膏极为相似。外观特征总结为“头上戴帽(菌盖),腰间系裙(菌环),脚上穿靴(菌环)”。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生长环境

多生于壳斗科林地上或以壳斗科和松科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地上。

中毒危害

2-氨基-4,5己二烯酸导致急性肾衰竭。误食后8~12小时开始出现急性胃肠道症状(剧烈的恶心呕吐)、轻微肝损害和进行性尿量减少等急性可逆性肾衰竭症状。

作为我国鹅膏类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物种,欧氏鹅膏是名副其实的“肾脏杀手”。建议大家提高警惕,远离欧氏鹅膏!

丝盖伞科毒蘑菇

丝盖伞科子实体呈浅褐色、黄褐色、褐色,个体小型,菌盖被多纵向纤毛,有时被绒毛至长纤毛,中部有凸起,菌柄基部与菌柄等粗或膨大。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裂丝盖伞图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变红丝盖伞图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拟华美丝盖伞图

生长环境

常见于阔叶林地上。

中毒危害

含有的毒蕈碱是外周胆碱能神经毒素。中毒后呈现典型的副交感神经刺激症状。潜伏期短,通常15分钟~2小时后出现出汗、流涎、流泪、瞳孔缩小、多尿、腹痛、腹泻及呕吐等症状,并且常伴有心搏过缓,呼吸急促,视力模糊,甚至出现幻觉等。中毒程度与误食丝盖伞的量呈正比,偶尔会发生严重中毒事件,极少造成死亡。

乳牛肝菌属

点柄乳牛肝菌和褐环乳牛肝菌体型较小,点柄乳牛肝菌菌盖直径为5~10cm,淡黄色或黄褐色,干后有光泽,菌柄为淡黄褐色,菌管直生;褐环乳牛肝菌菌盖为3~8cm,黄褐色至深褐色,菌柄长7~10cm,深黄褐色。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褐环乳牛肝菌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点柄乳牛肝菌

生长环境

点柄乳牛肝菌多生于松林及混交林地上,多群生。褐环乳牛肝菌多生于针叶林地上,多单生。

中毒危害

毒素成分目前尚不清楚。引起胃肠炎的蘑菇很少致命,误食后几十分钟至2~3小时(少数患者的潜伏期可达6 小时)出现胃肠道症状,表现为恶心、呕吐及剧烈腹泻,病程较短,一般预后较好,但中毒严重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而出现休克甚至死亡。

前不久,云南一名男子

吃野生菌后中毒致幻

躺在病床上隔空抓物

称自己看到了

凤凰、八爪鱼、蜘蛛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吃野生菌中毒画面。图源: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旦中毒,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及视力模糊、精神亢奋、错乱、幻觉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害,甚至死亡。

科学避毒

牢记“三不原则”

在户外,无毒蘑菇常与毒蘑菇混生,易沾染毒蘑菇的菌丝,所以哪怕食用的野生菌是无毒品种,仍然有中毒危险。所以想要避免野生菌中毒,就要做到“不采、不食、不信”。

不采:远离公园草坪、山区林地的野生菌。

不食:拒绝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不信:不用民间“土方法”鉴别野生菌。

不采:远离公园草坪、山区林地的野生菌。

不食:拒绝食用任何来源不明的野生菌。

不信:不用民间“土方法”鉴别野生菌。

毒蘑菇五大“陷阱”

别中招!

生虫的蘑菇无毒?

昆虫对毒素耐受性远高于人类,剧毒的鹅膏菌常被虫蛀,但人类食用就会致命。

银器验毒法可靠?

毒蘑菇中的毒素多为生物碱,不能与银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用银筷子、银勺无法检测毒素。

颜色朴素就安全?

仅根据颜色与形状不能判定野生菌是否有毒,比如颜色鲜艳的橙盖鹅膏是美味的食用菌;而一身雪白、看似安全的致命鹅膏则有剧毒。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食用菌橙盖鹅膏 图源:深圳卫健委

别摘、别买、别吃,可致多器官衰竭

致命鹅膏 图源:深圳龙岗疾控

煮过的蘑菇没毒?

一些毒蘑菇的毒素(如鹅膏毒肽、鹿花菌素)耐高温,100℃煮沸2小时仍可能残留。

晒干或泡酒能解毒?

许多毒蘑菇的毒素在干燥、酒精环境中性质稳定。常规的晒干处理或泡酒无法破坏其毒性,误食仍存在致命危险。

怀疑自己蘑菇中毒了

怎么办?

尽快就医

野生菌中毒的潜伏期较短,一旦食用后出现不适,无论症状轻重,都应尽快就医。

注意,一起食用过野生菌的人,无论是否出现中毒症状,都应就医,避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及时催吐

可立即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并催吐,以减少毒素吸收。若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以免引起窒息。

保留样本

就医时,应及时告知医生野生菌食用史。最好携带未食用的野生菌或照片,以便医生确定种类,判断预后。

警惕“假愈期”

急性肝损害型蘑菇中毒在临床上存在“假愈期”,即患者在呕吐、腹泻等急性胃肠炎期过后,虽自我感觉已“康复”,但此时体内已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若救治不及时可能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

因此,对于超过6小时以上潜伏期的中毒患者要及时转诊到有诊疗能力的综合医院进行治疗。

高温潮湿的6-9月

是野蘑菌的生长旺季

野生菌毒性

难以靠肉眼分辨

不采不食最安全

大家需提高警惕

消除侥幸心理

一旦误食

应第一时间到医院就诊

对症治疗

来源:农民日报

编辑:王春融

编审:孙姗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