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农地里挖出“神兽”,放在家里发出怪叫声,仓皇捐出成一级国宝
如今博物馆的很多文物,并不是通过考古发掘而来,而是来自民间自发的捐赠。解放初期,东北黑龙江省阿城南城村一个老农匆匆忙忙地跑到当地文物部门表示要捐出自家地里挖出的文物。国家法律有明确的规定,地下遗存的文物归国家所有,公民在偶然发掘文物后要及时上交。可是在实现的生活中,自发地有这种法律意识的人并不多,包括我们今天要说到的这位老农,之所以这么积极地上交文物,原来也是另有隐情。
事情的缘起是某一天,这家农户正忙着在自家院里挖菜窖,挖着挖着突然发现了一个高约20厘米,重量2.1公斤的铜制“怪兽”,它整体似龙造型,但又有其它动物如狮、犬、麒麟的特征,龙呈现蹲坐式,两目注视前方,肩前弓,前左腿翘起爪踏瑞云,瑞云与后左腿相连,前右爪着地,龙尾上翘卷曲,相当威武,栩栩如生。虽然不清楚这到底是什么物件,但老农一家都猜到了肯定是文物很值钱,于是就将它藏在了家里。
刚开始放在家里还没什么事,可当有一天老农心血来潮将它从箱子里翻出来放到窗前悄悄欣赏时,奇怪的事情却发生,放到窗口的“怪兽”竟然发出“呜呜”的惊叫声,这把老农吓得不轻,他赶紧把它收起来锁好。后来,由于心里实在不安宁,于是又好几次将宝贝悄悄拿出来试试,结果还是会陆续发出怪叫声,老农彻底心虚了,他认为肯定是真龙显灵了,无奈之下只好仓皇地上交给县文管所。
看到做工这么精美,造型奇特的青铜坐龙,文管所专家当即就猜到了其重要的历史价值。研究一番后,坐龙会发出“怪叫声”的原因也被找到了,那就是龙脊背上有雕刻的细缝,当风吹过,就会有空气使之震动产生声响。听完解释,老农轻叹了一口气,心中后悔不已。为了表示对他的感谢,文管所的工作人员还是奖励了老农18元钱。
展开全文
但没想到这18元钱收购来的小小铜龙,后来被鉴定为“中华第一坐龙”。龙,在中国自古就有不凡的寓意,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更是帝王权力的象征,皇帝被称“真龙天子”,中国人被称龙的传人,以龙造型出土的文物并不少见,可是坐着的龙却还是首次出现。专家后来考证,“坐龙”的身世还真的很特殊,它是金代早中期皇室的御用器物。大金政权是生活在东北的游牧民族女真人建立的,在女真人原始的文化中并没有龙崇拜,而这只“铜坐龙”的发现说明金人铁骑在闯入中原后吸收和接受了汉文化,产生了民族融合。
1965年,金上京博物馆成立后,铜坐龙被保藏在该馆;90年代,它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调藏至黑龙江博物馆,成为这里的镇馆之宝。据说,从被发现到今天,铜坐龙就两次走出家门,一次是受邀至加拿大参展,另一次是参加北京奥运会精品展,两次都曾轰动一时。铜坐龙是金源文化的代表,因此也成了黑龙江省最具份量的国宝级文物。
评论